可別把賭注壓在浮游生物上!
編輯 waterbull 報導
海域肥沃化(Ocean Fertilization),是指海流將深層海水的營養鹽提至表層海面,使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增加。近來研究指出,利用海域肥沃法以減少地球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的做法,不但無法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甚至可能成為溫室氣體穩定來源。
約翰馬丁博士90年代初期提出『鐵假說』,鐵是浮游植物生長時的限制因子,在某些高營養鹽低葉綠素濃度的區域撒下相當量的鐵,經由植物性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長,同時利用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可提高海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也就是利用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將大氣層中過多的二氧化碳移除。
浮游生物在海洋環境中,一直屬於食物鏈的最基層,在茂盛期可擴散到幾千公里的面積,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見。雖然浮游生物在藻華期(Blooming)時分佈面積廣大且數量驚人,但其分布行為卻受到中尺度渦漩(Mesoscale Eddy)極大的影響。
中尺度渦漩產生地點並不一定,其範圍面積約在100~200平方公里,主要成因是由風力或熱對流所造成,並會將海洋底部碎屑帶到浮游生物所生長及覓食的表層水面。中尺度渦漩之所以相當難以研究,是因為它並不像灣流(Gulf Stream)一樣穩定,並且難以預測它產生以及消失的時間點。
科學家試著找出中尺度渦漩會再次發生的地點藉以研究其對浮游生物的影響及其在碳循環圈中所扮演的角色。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小組的領導人Claudia Benitez-Nelson表示在利用碳物種垂直環流以及浮游生物總量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碳無法沉降到深海,而是以有機態被帶回至表層海面,經由生物分解後形成二氧化碳再逸散回到大氣層中。也就是漩渦會從海底帶起大量的碳,抵消浮游生物的碳沉降效果。
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海洋科學家 Donald Rice表示,中尺度渦漩這種自然現象無法幫助減少或是隔絕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渦漩是相當複雜的,在未能更了解它之前就當做是全球暖化的解決方法,是相當不明智的。
全球暖化議題在發燒,各國都在尋找解決方案,而海洋面積佔了全球比例約70%,在鐵假說提出後,如海域肥沃化等研究都把希望寄託在浮游植物身上。而經由此研究發現,未來應對海洋環流等研究更深入,以了解中尺度渦漩的特性,以免反將二氧化碳又重新逸散回大氣層。
參考來源:
Science Daily News: Don't Bet On Bloomin'Plankton
後記:第一次知道運用海藻等浮游生物吸存碳是在我大四的時後,沒想到事隔三年又有新發現,只能說人類對自然界的瞭解永遠都是不夠的,而如何權衡人類在自然環境中開發多少與如何環境保護則是不分你我都是人類永遠的必修課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