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TUDY~WITH ME~~~~~~~~~~~!!!
FREE~STUDY~WITH ME~~~~~~~~~~~!!!
●證照:
2001.11紅十字會急救員證書
2002.01森林生態解說志工人員訓練結業
2002.01棲蘭森林生態解說志工人員訓練結業證書
2003.08救國團志願服務基礎訓練課程結業
2003.10救國團志願服務特殊訓練課程結業
2004.02丙級測量證照
2004.12日文檢定四級通過
2005.12日文檢定三級通過
2008.01.心肺復甦術合格證書
2008.10.佛光華語師資班證書
2008.11.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證照
●工作:
2007.9~2009.1投入國中小教學(1234567年級,國、英、數、自、班導師、社團:基礎日文、植物種植)
2007.10參加
世界夢想嘉年華2008.9華語師資培訓修習時數期滿
●(歡迎有興趣學中文之外國朋友與我聯繫!不收任何費用!無誠勿試!謝謝!(((((歡迎留言提問!)))))2008.10參加世界夢想嘉年華
2008.10.26~11.23參加台灣第一屆Permaculture專業設計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PDC)
2008.12.7參加日文檢定二級
2009.1.22參加2009動物行為生態研討會(東海大學)2009.9.28~now兒童美語補習班老師2010.12參加日文檢定二級
在大學時
去聽一個研討會
有一位在香港的華僑
願意提供學生到香港工作的機會
我當時很想去試試
只是我當時已經考上研究所
所以也就作罷
但是
當時我聽到這個消息真的很高興
真的很想去
只是因為自己已經考上研究所了....
前天
我上網找工作
發現有一個工作去大陸
心想這個曾經是我的願望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讓我碰上
於是
我就當下填了履歷表就寄過去了
下午兩點寄的晚上六點公司就寄信給我了
我好開心好開心
信上到我已經通過初審
要我再寄一份詳細資料給他們!
沒想到!我離我的夢想又進一步..............
奧美公關董事長白崇亮:「簡單、自在、快活就好!」
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學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博士。 曾任諮群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經理,聯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敏達公共關係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從學機械工程的理工人跳到企業管理的領域,生涯轉換的過程十分曲折,也歷經了真正面對自己、努力轉型、跳出困境的心路歷程。最後,他找到自己擅長、喜歡、做起來應付裕如、「不太費力」的工作,而且成績斐然,帶領公司成為業界的領導品牌。
「三流的工程師」當公關董事長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當上公關公司的董事長! 我讀大學的時候正是理工科最當道的年代,很多優秀的人才自然都跑去讀理工。我很幸運地考上台大機械工程系,但是,大三時,我猛然發現:如果我以後去當工程師,一定是個「三流的工程師」。
因為,我選了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組別,我唸不懂!對機械,我絲毫沒有反應,習題也做不出來。大二時,已被老師「當」得一蹋糊塗,唸得很痛苦。我很清楚這不是我要走的路,必須要另謀出路才行。
有趣的是,記得小學三年級很認真地寫過一篇「我的志願」的文章,被貼在學校的佈告欄上。我的志願是要當外交官,而那時候身邊並沒有這樣的朋友,我也不曾看過一位外交官! 但是,不要小看曾經出現在你心中的念頭!「安身立命」之所在 因為,我如今在公關工作上所做的事,與外交官所需要的條件與素養並沒兩樣。 如果說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所在,我覺得這種說法很適合中國人。中國人講「安身立命」,雖然看起來比較保守,卻帶著熱情,這是指人生最後的狀況,去探究人的這一生要成就什麼?怎樣可以讓你真正地「定」下來? 上帝造你,有你的特長,而這個特長是沒有人逼迫你、你自然而然會去做的。 你選擇這個生涯的方向,會需要努力,但不用太費力;你還會從其中獲得成就感和快樂;此外,你還能做得比別人好、做得特別好。
如果你能找出你的本性中最擅長的部分,認識清楚後慢慢累積,不輕易搖擺,最後的結果就會出來,你的生涯格局也就此展現。實踐一個夢想 我在大學四年級時,驚覺自己幾乎沒法畢業。那時,企業管理研究所剛開放給沒有企管背景的理工學生就讀。我聽到有這樣一條路,直覺地認為:這很可能是我的一條路! 仔細分析我的個性,我是一個有想法、且願意去實踐的人,我樂於當一個領導人,帶領一大群人去完成一件事。
大學時我住校,有次同學與校方對某件事有不同的意見,我被其他同學推選出來去主持協調會議。我也曾在大學時代組了一個八名成員的小樂團,從找人、組織、促成、確立方向、鼓舞團隊,到帶他們去咖啡廳、醫院、學校演出,我從中獲得很大的樂趣和成就感。我唱得不是最好,但是我擔任領導人很適任。這段經歷,是我大學時代很好的回憶。
因此,聽到有MBA的系所招生,我認為怎麼讀都不會浪費,我必須把握「去實踐一個夢想」的機會,而同學也都覺得我適合去唸企業管理。陰錯陽差地進入公關 唸MBA,我果然如魚得水,唸得很好。三十二歲,我陰錯陽差地進入公關業,做了六年,又回政大企研所唸博士班。由於此時已經成家,有了經濟壓力,很想做點事。
有一天,過去的一位客戶打電話給我,問我目前在做什麼? 「讀書!」我回答。
「你不要讀了,跟我做事吧!學得比在學校多啦!」
「可是,我沒有太多的時間。」我有點猶豫。
「哎呀,你幫我看看公司有什麼問題!」 於是,我替他做了「企業診斷」。
沒多久,他又說:「既然看過了,就幫我管管看吧!」
其實,我與他只有數面之緣。 這樣的因緣際會,不知不覺中把我推到了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涯領域。享受工作中的快樂 事實上,公關業這行很辛苦,事情多又雜,你總說不清你在幹什麼!對我而言,卻是得心應手、不特別費力。做了,就有感覺!「天啊,跟我讀機械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別!」
我的工作其實有很多困境和挑戰,我卻很享受工作中與人溝通的快樂。離小學時寫「我的志願」已有二十多年了,我幾乎都忘記那件事,這時才意識到:我在做外交官的工作呢! 規劃生涯,必須付出代價 工作的過程,有很多人以高薪邀我去做投資銀行或是高科技的高階經理人,到最後一分鐘,我都拒絕了。 我的理由是,規劃生涯,必須付出代價;人生的每一件事,也都要付出代價,尤其是工作。既然要付出,為什麼不找你喜歡、有vision(願景)、又能累積成果的工作呢?
如果你算計名位,就會一直患得患失。早期,根本沒有MBA進入公關界,我算是第一個,因為我有不同的眼光和角度。 我在四十二歲的時候當上奧美的高階主管,我覺得自己還太年輕。這其中,有幸運、有累積,也有掙扎。經由溝通來創造美好 我自問:這工作很辛苦喔,還有更誘人的工作!這真的是你想做的事嗎?你所為何來?
值得感謝的是,我在工作的過程中,慢慢知道我在做一件「經由溝通來創造美好」的事,而我也能與有心人來分享這份美好。 在外商公司工作,總能學習到很多東西:他們系統化、文字化(明文化)的組織架構,面對問題、有話直說的企業文化,都是優點。
以凡事「明文化」來說,這樣組織才能可大可久。然而凡事寫下來,應變能力相形之下可能較差,於是,如何兼顧制度與應變,懂得融合看來似乎衝突的東西,就是管理者的大考驗。革新或革命? 我努力帶領公司進步與改變,「創造變革」與「管理變革」。
對一個企業來說,主動改變是很不容易的事!我的工作就是要協助企業走過改變的歷程。要知道,大部份企業改變失敗,不是idea (想法)的失敗,而是溝通的失敗。因為沒有做好溝通,所以沒有贏得人們的支持,導致改變失敗。
對奧美而言,我希望且要求同仁能增加「專業的深度」,因為過去公關事務被認為是「一般化」的技術,包括了能否與傳播媒體往來、能不能寫作或安排記者會等。其實,公關事務不只如此,它必須對企業、財務、消費行銷、科技、醫療保健等各方面有深入的認識、研究,才能精準地分析、掌握問題,架構出好的公關計劃。因此,我必須說服同仁接受且實踐這樣的理念。人的成長,而非職務的成長 我也在公司營造一個環境,讓大家可以熱烈討論、學習新觀念,我鼓勵同仁不斷成長(自我的成長,而非職務的成長),突破自己內在的瓶頸。整個團隊也自然不斷成長。
在工作中,我覺得真正的大挑戰是「人」!如何讓好的人才願意留下來,是領導人與管理者最大的挑戰。
培養人才的過程很艱辛,任何一個資深人員的離職,我都很不捨,這就是奧美的企業文化。當經理級的人才不適用、必須處理時,我處理起來總覺得很困難。人會有盲點,一個人最難克服的事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該知道而不知道就會誤事,造成別人的困擾。為了組織的成長,經理人就會思考、掙扎,尋找解決之道。
最大的成就感
這幾年來,我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培養了八位資深的協理,他們年資在七、八年到十年之間,有創意、有熱情。有了他們,我才能帶動組織進行一波波的變革,跟上時代、創新服務。
早期公司的年度計劃,是由太平洋地區總公司為我們訂定營業數字。未來,我希望由實際接觸企業的人來提建議。每一個人在此過程,都是主動參與,而非被動被告知。
我雖然是董事長,卻不認為我的權位可以要求別人做什麼。以前這個位置代表「權威」,而今卻意味著「知識」,要有豐富的知識讓人心裡服氣!我喜歡大家坐下來討論,等我聽完所有人的意見,再作決定。值得那些人好好地等你 在生涯的轉變中,我的個性也有很大的轉變。以前我比較嚴肅,雖然別人頗「尊重」我,但其中總帶有「距離」的成分。現在,我比較能放鬆,朋友們說我「可愛很多!」
有一次,一個早上要參加兩個會議,由於台北交通混亂,開完第一個會後要趕第二個會,我覺得很緊張。在車上我自問:「幹嘛這麼有壓力呢?交通不好又不是你的錯。」最後我的結論是:「你值得那些人好好地等你!」心中的焦慮為之釋然。專業到別人感覺不出來 我的朋友宋秩銘曾說過一句「名言」:專業,就是要「專業到別人感覺不出來」!這種自然流露、不帶給人壓力的專業權威,是我嚮往的境界。
人生的道理,不一定要由嚴肅的作品獲得,現在我喜歡閱讀輕鬆與高度幽默的書籍,像幾米的作品,讓我得到很多樂趣。與至交好友相聚、聊天,愉快的程度則難以形容!而旅行,也能減輕壓力,只要飛機一離開台北的天空,我的人就會變得很輕鬆。 我的家人長住國外,女兒明年就要上大學了,我希望能請假多陪陪她。很多事情不能兩全,我必須做抉擇。目前,我對生活的期望是:簡單、自在、快活就好!
記者簡介: 名人上班族為了尋找良好典範,替各位求職者立下標竿,來規劃你的職場生涯,特別邀請到資深文字工作者蕭容慧女士執筆。蕭女士1992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研究所,經歷職務有光華雜誌總編輯及宏觀雜誌總編輯,作品包括光華雜誌「中國人的形象」等文章約二百篇,主編「與鹿共舞──台灣原住民文化」等光華雜誌叢書。
李豔秋:只有快樂地工作才能全力付出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現任TVBS 衛星電視台執行董事,並主持TVBS《新聞樂透網》、TVBS亞洲頻道《全球新聞》及飛碟電台《飛碟晚餐之李豔秋合眾國》等節目。 之前,曾任華視新聞部記者及主播,並先後榮獲四次廣播電視金鐘獎。當年因國內無線電視台受到「黨政軍」的影響,新聞從業人員工作時常遭遇程度不等的掣肘和干預,她心有所感,在一次得獎致詞時形容新聞主播為「傀儡」,震驚傳播界及社會。
我對生涯規劃的定義是:找出你在一生中想做什麼,然後去做!
很早就了解自己的優勢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可是因為必須因應社會環境或父母的要求,不見得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比較幸運,並沒有刻意規劃自己的生涯,但是我對自己了解得很早!我知道自己在語言上有很大的優勢,這個事實很早就擺在眼前,我不可能忽略。
這要歸功於我的父母!我七、八歲的時候,他們發現我這方面的優點,於是鼓勵我參加演講比賽。那時,我住在桃園很鄉下的眷村,媽媽讓我參加比賽的主要目的,不是得獎,而是「練膽」。
媽媽聽到廣播,知道中廣舉辦小朋友的演講比賽,得名次的人可以接受口語表達的訓練。她認為中廣不會「騙人」,就幫我報了名。結果我得了第一名,有機會跟著白銀阿姨學習演講、說故事的技巧,並與其他幾位小朋友輪流主持「快樂兒童」的節目,有時也參加廣播劇的演出。
真心喜歡就不會混日子
持續了二年多,上了國中後我就離開了電台。國一時,我發現自己在理工科方面的缺點,這讓我在考大學時有了很清楚的目標。填寫志願時,我只挑新聞傳播的相關科系,最後考上了輔大的大眾傳播系。
上了大學後,我又回中廣幫白銀阿姨帶小朋友,由於原來的關係還在,工作起來很愉快。我同時也編寫十分鐘的小短劇,為了能吸引小朋友,我很努力地「逼」自己看小朋友的書、漫畫,也常打電話到學校與校長老師討論,希望小朋友對我所設計的情節與對話感興趣。
二年多的時間,讓我得到很紮實的訓練,尤其在聲音表情的掌握上,更上層樓。
我覺得:只要你真心喜歡,就會為一件事努力花時間去做,不會混日子。
設定目標逐步培養實力
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文字傳播、新聞記者,所以我在大學時代為這個目標做了幾件事:
第一是作剪報!我每天把不同家報紙的同一條新聞稿作比較,分析、學習作者的文筆和用語(好的就背起來),並比較那個記者的消息來源較多、較深入。
其次,因為當年新聞書籍並不多,我便到圖書館把所有相關的書列檔,再除以八個學期,規定自己每個學期要唸完那幾本,畢業前一定要全部讀完。
我當年也蹺課,因為有些課程我實在沒興趣,像電影,我只能「看」不能「拍攝」,於是就放棄了。其他能夠不選的課,我就不選。老實說,我雖是大傳系的畢業生,如今仍然不會拍照。
雖然蹺課,不過我還是會抱著「贖罪」的心情看很多書,把它補回來。
加強優點 克服缺點
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在大二時到中文系修詩選。因為大傳系的學生要編報、下標題,我總覺得力不從心,無法運用詩詞上的好句子。詩選這堂課,是唯一開放給外系選修的課。那時中文系的學生才華洋溢,與他們在一起,我蠻有挫折感的。但是後來卻修出興趣來了,還繼續修詞選。事實證明,這日後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我認為,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如果能常常為自己做性向測驗,很誠懇地面對問題,就能
「加強優點,克服缺點」。
大傳系很重視實務,寒暑假都會到相關單位實習,我就曾經到過報社、電台、廣告和傳播公司實習。實習生其實沒什麼工作壓力,因為公司不會把重擔交給實習生。但只要把握機會,好好表現,不但能讓主管留下印象,也會讓寫推薦函的老師很有面子。這樣的人脈,對以後的工作也會有助益。
事實與理想的差距
畢業後,我服務的傳播公司在華視製作了一個節目。一天,我碰到總經理吳寶華,他稱讚我們做的節目很不錯,問我有什麼心得。那時,我很老實地告訴他,我不是很喜歡做節目,比較想當新聞記者!他想了一想告訴我,新聞部最近有一個缺,將舉行內部考試,問我要不要試試看?
那天,如果我沒有誠實地告訴他真話,也許我就不會有後來的機會了。
誰知道,事實與理想差很遠。剛開始,我主跑教育,這條線壓力其實不算大,但是我一向受文字訓練,文章是用「字」來算的,電子媒體則是以「秒」來計算,我不太能適應。
加上初跑新聞很不順利,常被退稿,做了一、二個月,我覺得很累、很痛苦,很想乾脆放棄,轉到報社。
給自己一點時間
這時,我又為自己作測驗: 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工作?喜歡!有沒有能力?有!
我最後發現:自己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沒有「信心」!當時我很年輕,同事卻都是很有名氣、很資深的記者,我總覺得我的人際關係不好,不知如何和他們打交道?也不知該不該搶新聞?還擔心太過表現人家會說閒話。
思考後,我的結論是: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
工作付出帶來滿足感
結果,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加上我也勇於向資深同事請益,於是工作表現與人際關係都漸入佳境。
我對生涯規劃的看法是,要先努力地貢獻,工作自然會給人經濟的回饋及可以學習的滿足感,等到你的經驗越多,貢獻越大,那個工作就越需要你!
後來,我之所以離開原來的環境,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再快樂和滿足!很多朋友覺得很震驚,其實,對我而言,「名氣」本來就是很虛幻的東西,從來沒有困擾過我。
只有快樂地工作才能全力付出
目前,我的工作及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家」最重要,工作則視體力、時間作彈性地調整。此外,我也很謹慎地挑選我能認同的公益組織,當義工及參加活動。
早先我會委屈自己與環境配合,到了一個階段,我則「義無反顧」地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覺得,一個人只有快樂地工作,才會願意全力地付出。只有你開開心心地投入,才能因此感染你身邊的夥伴,一起把事做得更好!
記者簡介: 名人上班族為了尋找良好典範,替各位求職者立下標竿,來規劃你的職場生涯,特別邀請到資深文字工作者蕭容慧女士執筆。蕭女士1992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研究所,經歷職務有光華雜誌總編輯及宏觀雜誌總編輯,作品包括光華雜誌「中國人的形象」等文章約二百篇,主編「與鹿共舞──台灣原住民文化」等光華雜誌叢書。
我很確定的是: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沒有來生。如果你認知這一生只有一次,就會很珍惜它。
訂定目標,好好計劃 如何珍惜每一天?我會好好地計畫!照自己的想法和覺得最「享受」的方式,訂下目標,同時尋找支援的管道,然後去實現。
我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立下生涯的目標,要成為現場直播Talk Show談話節目的主持人。1968、69年代左右,國外有所謂的live show 現場秀,不過都是娛樂性的節目,我心?想做的則是新聞性的節目。因為我認為,無論台灣或世界,無論是電視、廣播或網路,遲早都會走向「互動」及「雙向」的溝通。這是一個「個人媒體」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會是一個媒體!
從此,我便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努力吸收常識,增強語文能力,甚至刻意培養自己的創造力與幽默感。時機成熟後,我就不斷地提案子,不斷展現這方面的能力。 只要堅持,水到渠成 雖然朝著這個方向做,但是也不能有太大的壓力,我沒事就往這個「燈塔點」眺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堅持而不能鬆懈,久而久之,居然就水到渠成了。
我覺得很神奇的是,只要堅持有一貫性,機會就不停向你靠攏,或者是你向機會不停靠攏。那個是因,那個是果?我也不知道! 抓住趨勢、堅持、創造自己的利基,這是我生涯規劃與實踐的重點。 掌握趨勢,亦靠努力 我覺得掌握趨勢是很重要的。
如何掌握趨勢?必須要長期地閱讀、觀察!如果現在我有任何的「感應」或「第六感」,都是長期累積後所下的判斷。
我敢說,《 2100全民開講》的很多話題都是趨勢的先爆點!當大家都忙著猜測陳水扁在總統就職典禮演講的內容時,我在前一天的全民開講就揭櫫「台灣人民站起來」的走向,結果證明與事實相符。這不是憑空猜測,而是根據許多資訊所下的判斷。 先知先覺,公關翹楚 我在無線媒體服務很長的一段時間後,決定轉行。我認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及新聞尺度之下,記者已不可能再有發揮的餘地,就轉往福特六合汽車負責公關工作。
那時公關的主要工作,多半是在企業發生疑難雜症後,才來處理善後。我卻一進去就主張,公關工作是「消費者服務」,應該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看事情,必須一開始就參與、融入決策制定,對市場有整體的觀照,日後企業就會減少很多問題。
例如,如果發現車子有瑕疵,不要偷偷檢驗,而應鼓勵客戶recall「召回」檢驗,誠實面對問題。當時,我的想法引起公司內部很大的爭議,最後公司支持我。那是全國汽車業界的第一次召回,輿論和消費者回響都很大,日後每家幾乎都有這種服務。
我雖然身在汽車業,對新聞工作仍然心心念念,後來兼差在華視主持直播的新聞call in節目。根據福特六合的規定,職員不能兼差。我向長官表示:這是我最想做的事(福特總裁還說這是我的first love),保證不會影響我的本業!如果不行,我寧可辭職。公司權衡我的貢獻與表現後,決定同意,我因此成為全世界福特公司?第一位公開兼差的職員。 準備不懈,掌握機會 當年,我看出cable有線電視將成未來的趨勢,於是與邱復生先生討論,他也贊成,結果他在很短的期間內成立了TVBS 。然而開播半年後,TVBS一直處於混沌狀態,沒有什麼突破。我建議,可以做直播的《 2100全民開講》!當時直播有很多工程問題亟待克服,也很花錢,但是五天後節目就真的正式上場了。
開播第一天,攝影棚漏雨,麥克風和天線都出狀況,我也找不到特別來賓上節目,只好自己來!當我用手抓住二條接在一起的線開講時,手還觸電呢,麻麻的!
那天,正值大批計程車司機抗議廣播開放,很多人打電話call in ,結果台灣民眾瘋狂響應。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永遠要不斷做準備!所有的機會可能會來臨,但只給有準備的人。
時時自省,放眼天下 很矛盾的是,我前面雖然說過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可是我卻給自己很大的壓力。這讓我很痛苦,也讓我的工作人員很痛苦,因為我永遠在否定我過去的決定。
我在每一個環節都會不停問自己:我到底在幹什麼?我到底要幹什麼?以《 2100全民開講》為例,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最近節目的邀訪來賓,除了以往的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還增加了大陸學者「共產黨」,因為我想把節目的範疇擴大到大中國經濟區,這是我這個階段的目標,未來則是放眼全球華人社會。 家庭穩定,後顧無憂 生涯的規劃與實踐,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就是:如何沒有後顧之憂。我常想,如果我如今還是單身,很可能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花花公子」(不單指男女關係)。現在的我,因為有很安穩的家庭關係,穩定的個人生活,我覺得我的心智更加成熟,也更能善用時間。
我的生涯之路,從來沒有強烈的欲求,只想真實做自己!一直在堅持,也不斷在創造與進步!
記者簡介: 名人上班族為了尋找良好典範,替各位求職者立下標竿,來規劃你的職場生涯,特別邀請到資深文字工作者蕭容慧女士執筆。蕭女士1992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研究所,經歷職務有光華雜誌總編輯及宏觀雜誌總編輯,作品包括光華雜誌「中國人的形象」等文章約二百篇,主編「與鹿共舞──台灣原住民文化」等光華雜誌叢書。
餐想吃泡菜火鍋
但又貪小便宜
因為才150元
所以就進去蔡哥廚房用餐
------------------------------------------------
一進去就有蟑螂的味道
但是心想已經進去了
就不好意思出去
進去後
等餐等許久沒關係
店員還出去買中華豆腐
(是準備我的火鍋料嗎??)
果不其然
豆腐果然出現在我的火鍋裡
------------------------------------------
〝蔡哥廚房〞
這間餐廳
除了有蟑螂味以外
天花板的燈光是用微弱的星星燈做照明
你用星星燈我沒話說
但是蔡哥
你有好幾個星星燈都已經壞掉了耶
整間店好昏暗
-----------------------------------------------------
還有你附送500西西的紅茶
真的超難喝
是不是過期
還是是上個月泡到現在
再從冰箱拿出來??
----------------------------------------------
小松鼠那份餐點更過分
小松鼠點的是〝燉肉飯〞
一碟約巴掌大的梅干扣肉
再一盤白飯和兩坨菜
一坨是冷白菜(我們都認為是過期)
顏色很怪
不知是過期還是燈光的關係
但是小松鼠說味道怪怪的
所以我們推測是過期
(搞不好是上個月沒賣完的=,,=)
另一坨我忘了
也是冷盤的東西就是了
----------------------------------------------------
以上就是8月2日的心得感想
在此提供要前往蔡哥廚房的人一點意見
謹慎判斷
謹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