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TUDY~WITH ME~~~~~~~~~~~!!!

●證照:
2001.11紅十字會急救員證書
2002.01森林生態解說志工人員訓練結業
2002.01棲蘭森林生態解說志工人員訓練結業證書
2003.08救國團志願服務基礎訓練課程結業
2003.10救國團志願服務特殊訓練課程結業
2004.02丙級測量證照
2004.12日文檢定四級通過
2005.12日文檢定三級通過
2008.01.心肺復甦術合格證書
2008.10.佛光華語師資班證書
2008.11.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證照
●工作:
2007.9~2009.1投入國中小教學(1234567年級,國、英、數、自、班導師、社團:基礎日文、植物種植)
2007.10參加世界夢想嘉年華
2008.9華語師資培訓修習時數期滿
●(歡迎有興趣學中文之外國朋友與我聯繫!不收任何費用!無誠勿試!謝謝!(((((歡迎留言提問!)))))

2008.10參加世界夢想嘉年華
2008.10.26~11.23參加台灣第一屆Permaculture專業設計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PDC)
2008.12.7參加日文檢定二級
2009.1.22參加2009動物行為生態研討會(東海大學)
2009.9.28~now兒童美語補習班老師
2010.12參加日文檢定二級


Daily Moon Phases

CURRENT MOON

這個部落格....(可複選)

Wednesday, October 15, 2008

Sunday, October 12, 2008

事情不是這樣子的

很多時候,
常常以為,
事情應該是這樣,那樣,
尤其我最在意人與人之間的默契
好和不好

有人說話不好
有人說話很諷刺
有人說話很冷
有人很介意
有人說話很傷人

我以為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我錯了
其實...
他是不好的...

人群之中,人心本惡,修身修心很重要!
我今天心情不好.....對自己很失望....

Thursday, October 9, 2008

哪些星座和你最犯衝?

你是否覺得有些人總讓你看不順眼?和有些人相處,總是覺得不對盤?造化弄人,這世上既然有讓你傾心的人,就必定有讓你不順心之人,你們像是天生的冤家,相互犯衝。

●●牡羊座VS處女座
豪放大氣的牡羊座與纖細敏感的處女座,是秀才遇到兵。牡羊對處女的一絲不苟老看不順眼,更無法忍受處女座尖刻地指責他的缺點,修養再好的牡羊在處女座面前也會瞬間火山爆發。而處女座對牡羊的衝動鹵莽也恨得牙癢癢,真懷疑那頭羊有沒有大腦,不知為何一碰到牡羊,處女的毒蛇功力就更進一層。
PK感言:天啊!遇到他,不如讓我撞牆吧!


●●金牛座VS獅子座
一個是固執之王,一個是唯我之尊,金牛座與獅子座的二虎之爭勢必要鬥個你死我活。金牛座定性十足,一旦決定,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獅子座不管你有理沒理,他所認定的就是真理,其它的一邊涼快去。在一個團隊中,尤其在決策方面,絕不能把這兩人放一塊,不然保證他們能把會議室變成硝煙瀰漫的戰場。
PK感言:既生牛,何生獅?


●●雙子座VS魔羯座
雙子座與魔羯座相逢,就如舌如唐僧的小妖與面不改色的老妖鬥法。雙子座舌燦蓮花、活蹦亂跳的功力,煩得魔羯想吐血,讓魔羯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這只討厭的蒼蠅;魔羯座面若冰霜、頑固保守的法術,潑冷水潑得雙子想撞牆,讓雙子控制不住想敲碎他的木頭腦袋。
PK感言:雖然說兩妖鬥法,可是最後通常是千年老妖會贏!因為,有誰像他們這麼會忍、能忍、忍別人所不能忍呢。


●●巨蟹座VS水瓶座
為了避免撞車事故,感性到灼熱的巨蟹座和理性到冷漠的水瓶座最好一個住南極、一個住北極。水瓶座認為蟹子「愛就只愛一個」的想法很愚蠢;巨蟹座則覺得瓶子「愛可以讓情人和朋友共享」的觀點很荒謬。蟹子講情時,瓶子講理;瓶子講私慾時,蟹子講付出……是完全沒有交集的兩種類型。
PK感言:誰能告訴我,他那腦袋到底塞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


●●天蠍座VS射手座
天蠍座內斂深沉,儼然嚴厲的老師;射手座直率好玩,就如調皮的學生,學堂現行記常在他倆間上演。當大家認真嚴肅時,看到射手一副吊兒郎當、玩世不恭的樣子,天蠍就忍不住想抽他幾戒尺;當射手高呼「自由萬歲」,看到天蠍自己拚死拚活不夠,還要來鄙視他不務正業,就恨不得彈破他腦門。
PK感言:什麼方式可以讓他永遠閉嘴呢!


●●天秤座VS雙魚座
喜歡美與和平的天秤座與天真浪漫的雙魚座都是柔性星座,按理說應該是很合得來的,但同性相斥的原理更適用於他們。兩個傢伙都沒什麼肩膀,遇到事故,就相互指責、推卸責任;有困難或危險,就比誰逃得快。事情一解決,就伸出腦袋大義凜然地指責對方膽小怕事。如果不想被口水淹死,旁人請攜帶雨具觀戰。
PK感言:我怎麼會認識這種縮頭烏龜?

如何讓自己的整體運勢旺旺旺

對於自己的整體運勢,你還滿意嗎?
想不想讓自己的整體運勢更加旺盛呢?
其實運勢是可以改變的,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
我們只需要做些小小的調適,就可以改變我們的運勢。
今天告訴各位的是如何籍由飲食來提升我們的整體運勢。

●●【開創型】 開創型的朋友反應敏捷,也很喜歡身體力行,做事有股衝勁,不過情緒上變化無常,容易耍性子。所以若在日常生活中吃點有益大腦的食物,卸下身體的負擔,保持平和的心態,將使整體運勢有較大提升。

七殺你很勇敢,面對挑戰不會畏懼,不過有時候也容易耍性子做事,容易錯失許多機遇。這個時候,不妨多吃一些清爽的蔬菜,讓你的身體沒有負擔,保持一顆冷靜、穩重的心。
破軍星你是個十足的行動派,不過有時候做事又欠缺了點彈性,容易出現一些小狀況。可以多吃點提神醒腦的酸味水果,如酸棗、橘子等。這將使你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處理事情時也會因此而顯得游刃有餘。

廉貞星你在任何事件中都不乏理性的思考,可以多吃一些胡蘿蔔、油菜等提高記憶的食物,既能讓你保持著愉悅的心情,又能使你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學識,是帶給你幸運的最佳食物哦!

貪狼星你不光機敏靈巧,而且還很善於交際,如果經常吃一些能讓思維活躍的豆類食物,你會更加的敏捷機靈,將更有利於你在待人處世上的發揮,能使得自己的整體運勢得到不斷的提升。


●●【領導型】領導型的朋友非常樂觀,做起事來也不疾不徐,很有大將風範。但是很多時候也會需要穩定的情緒和平和的心態,才能使各個方面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妨吃一些提神醒腦的水果,來提高自己的整體運勢。

紫微星你期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但好勝心強又免不了內心和別人攀比一番。若是經常吃點草莓,會有利於舒緩你的情緒,讓你感到非常的清爽和快樂,少了心理上的許多負擔,做什麼事情都會輕鬆不少。

天府星你喜歡追求自由愜意,所以能有很好的心態,但若想自己的整體運勢旺盛的話,還得多點衝勁哦。多吃點菠蘿,因為菠蘿在改善你血液循環的同時也會讓你感到神清氣爽,使你充滿了激情與鬥志。

武曲星對於自我期許非常高的你來說,在待人處世上面還應該多點技巧。可以經常吃點各種類型的蘋果,蘋果不僅給你帶來豐富的營養,也讓你的思維變得敏捷,能夠在各種處境中隨機應變。

天相星你無論做什麼都能有著周全的思慮,不過有時候會因為緊張而使得意志不夠堅定。不妨多吃點香蕉,香蕉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你的緊張,讓你感到心情無比的愉悅,從而變得樂觀、執著。


●●【支援型】 支援型的人反映非常靈敏,不過也容易心浮氣躁,時常會感到精神疲乏。可以在日常膳食中搭配一些慢火煨煮而成的燉品,能驅走你的疲倦,讓你感到精神抖擻,帶來不錯的整體運勢。

太陽星你無論做什麼都熱情積極,但是也容易因為浮躁而感到辛勞。可以多吃點含有蘿蔔、排骨的燉品,不僅能讓你思維更加活躍,也能讓你精神煥發,紅光滿面,使你時刻保持著高昂的激情。

巨門星對於心思細密的你來說,還應該放鬆放鬆緊繃的心弦,不然會很容易感到精力疲憊。不妨經常在正餐上搭配一道蓮藕燉墨魚、魷魚之類的燉品,對你的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營養好頭腦自然清晰,心境自然開闊。

天機星你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靈鬼,但是腦子裡的幻想太多,容易心神不寧。最好多吃點紅棗、荔枝等燉雞、鴿子這類的滋補品,不僅讓你身強體壯,也使得你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多做些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合作型】 合作型的朋友細膩謹慎,在待人處世上也平穩妥善,不過情緒波動起伏,容易感情用事。不妨在日常膳食中多吃點可以清理思緒的蔬菜,讓你的身心倍感輕鬆,能帶來不錯的整體運勢哦!

太陰星心思細密是你的優點,不過你的自信心還不夠哦,很容易悲觀失落。建議你多吃點菠菜,菠菜不僅富含豐富的營養,還能讓你感到心情愉悅,力量無窮,從而建立較強的自信心,讓你變得樂觀、有激情。

天梁星你無論做什麼都顯得成熟而穩重,但是也容易為一些瑣碎事情操心煩神。經常吃點表皮紅潤,味道誘人的西紅柿,能更好的理清你的思緒,讓你善於全面看待問題,為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幸運。

天同星雖然你有著平和的心態,不過還得建立較強的耐心才好。不如經常吃些海洋蔬菜,比如紫菜、海帶,這一類蔬菜不僅味美,還能保證你的均衡營養,在你身心放鬆的情況下,激發你內心的拼勁,讓你擁有毅力和恆心。



知道適合自己的食物了嗎?這些食物不僅能讓你身體健康,也能讓你樹立正確的心態,帶來旺盛的整體運勢哦!張開嘴巴細細咀嚼吧!

Tuesday, October 7, 2008

USML-2取得豐碩的實驗成果

我們部門在USML-2上有十四件實驗儀器,共投資一億一千萬美元,分五大類:流體物理、材料科學、蛋白成長及生物科技、燃燒科學及技術發展。

這些實驗的主要設計全在利用微重力的實驗環境。

在流體力學方面,這次任務集中研究表面張力的變化。表面張力是在太空中控制液體的主要力量,對這些現象的瞭解有助於在太空船上多種液體流動及其控制的應用設計。我們繼USML-1後,再次觀察巨大液滴的轉動、振動的行為,以及模擬大氣層、海洋、地殼浮游等現象。
  
在材料科學方面,集中研究沸石(Zeolite)晶體生長。在太空中,重力消失的情況下,固體顆粒可以在液體中懸浮很長時間而不沈澱,這對沸石生長成較大、較均勻的晶體幫助很大。沸石一般做為分子過濾器,如汽油的提煉等。若分子過濾器非常均勻,則可以增加某種長度分子的汽油之生產量。據估計,用此種分子過濾器,汽油提煉的效率可提高百分之一。

如此,美國每年可減少原油進口兩千兩百萬桶,約可節省四億四千萬美元外匯,這對負債累累的美國是一項值得的科技投資。在USML-2任務中,航太總署特別選了沸石結晶專家奧爾‧沙可(Al Sacco)上天做這項實驗,初步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的。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石,瞭解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可以增加人類抵抗病菌的能力及增加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一般的蛋白質都含有大量水分,如同豆腐一般。在地面上,因為重力引起的對流及沈澱,很難生長成大而完美的晶體,供科研及製藥藍圖之用。USML-2任務中,共有一千五百種各式各類的蛋白質結晶液體,美國數家大藥廠都參加這項實驗。

在未來漫長的星際之旅,太空人需要新鮮的食物、蔬菜。在這次任務中,航太總署飛行了五株馬鈴薯移植枝葉。在太空中,枝與幹交接的地方,有一個如中指般大小的馬鈴薯芽長出來了。在十六天的飛行中,科學家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長環境的溫度、濕度及二氧化碳的含量。這個實驗受到新聞媒體的密切關注。

這幾粒小小的馬鈴薯比鑽石的價格貴上百倍,航太總署目前尚無法向市場供應。

在這次任務中,科學家第一次在太空中引燃了約半公分大小的酒精液滴。在地面上,因燃燒而引起的強烈上昇氣流,掩蓋了人類對燃燒程序的理解。失重情況下,火焰是球形而不是地面上的錐形,燃燒後的灰燼也不會向上擴散,因此在太空船上的火警器的設計,與在地面上的設計有基本概念上的不同。

目前家庭中的火警器都是偵測灰燼的存在而報警。在太空中,灰燼的擴散速度極慢,可能火已蔓延了,而警報器卻未鳴響。尤其在龐大的太空站上,有許多太空人到不了的角落,如何在早期偵測到燃燒現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類能源的獲得需要通過燃燒過程。在地面上,各種形式的燃燒反應,例如:內燃機汽缸內的爆炸、火力發電、煤炭、木料的燃燒等,都是與人類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因為人類對於燃燒科學知識的缺乏,造成大規模的空氣污染,也浪費了珍貴的能源。

在太空中進行的燃燒實驗,有助於這方面知識的加速收集,對人類在地球上,能繼續健康繁榮地生活下去,有一定的貢獻。

在這次任務中,又上了七個較簡單的先導實驗。這些實驗一般都是在手套箱(有如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glove box)中進行。這些實驗的結果有助於未來實驗儀器的發展及費用上的節省,是一個重要儀器發展的理念及策略。如上述的燃燒實驗是在手套箱中進行的,先行取得了寶貴的儀器運作資料和經驗,再投產大型儀器。

在一九九七年四月的微重力科學實驗室一號(MSL-1)任務中,這個成熟的「液滴燃燒實驗」(Droplet Combustion Experiment, DCE)是在一個主要的大型設備中進行。

另一項實驗為乳溶液結晶(Colloidal Disorder-Order Transformation, CDOT),一直工作到「太空實驗室」即將封艙時,還沒完成。主要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柴肯(Paul Chaiken)向我提出緊急申請,要求延期封艙三十分鐘,以取得最後幾張高解析度照片。乳溶液形成的晶體極為脆弱,無法承受返航時的減速力量,晶體結構會遭破壞。

這個先導實驗的結果對發展兩年後飛行的「硬球物理實驗」(Physics of Hard Sphere Experiment, PHaSE)儀器極為關鍵。我和強森太空飛行控制中心商量,取得他們的合作,太空人奧爾‧沙可同意加班半小時,完成晶體雷射光照相工作。他飛行歸來後,我特別為這項額外要求,向他當面致謝。

在技術發展方面,這次任務中,科研人員證實了太空梭的微重力方向可以調到與晶體生長軸一致,這是科研人員從USML-1後三年不斷努力的成果,對太空站時代的晶體生長環境將會做出巨大的貢獻。

這次飛行,有兩項重要實驗在最後關頭未能被批准上機:第一項為下半身負壓實驗,這個實驗主要的目的是收集太空人在太空嚴重失水症狀的科學資料,已飛行了十九次。另一項是汞鋅碲(Mercury Zinc Telluride)單晶生長實驗。這項實驗在三年前的USML-1上過,但不幸的是,在實驗剛開始不久,一位太空人不小心把電源用腳踢關掉了,經過地面緊急磋商,祇好放棄,三年後又捲土重來。

材料的性質決定於結晶凝固時的條件,在地面上,因重力的影響,造成結晶時之液體、固體的分界區產生一股無法控制的對流,此對流會造成材料形成時的缺陷。在太空中,對流強度劇減,能產生較完美的晶體,其化學及物理性質都比較優越,尤其是半導體方面,太空的晶體生長更為重要。

這項汞鋅碲單晶生長實驗有一個特殊的微重力環境要求,要滿足這項要求,一定要把太空梭的機艙朝前飛行,目的是讓加諸在太空梭微小的重力方向與單晶生長方向一致。太空人辦公室一向極不熱衷這個飛行姿態,因為這姿態的飛行橫切面最大,太空中無數的微隕石擊穿重要的冷卻系統的或然率最大。

在發射前一個星期,太空人辦公室終於完成了電腦模擬計算,顯示每十七次用這種姿態飛行,就會有一次冷卻系統的穿透,造成緊急返航(emergency de-orbit)。航太總署最高決策人在發射前三天決定不批准這項實驗。

主要研究員艾勒克斯‧拉霍斯基(Alex Lehozky)為這項實驗準備了二十年,兩次無功收場,可嘆可憾!航太總署僅批准了一項十小時左右這個方向的飛行姿態,用在一項技術發展的實驗上。

為了增加那十個小時貨艙朝前飛行姿態的安全性,航太總署把一個貨艙蓋僅打開了五十二度(全開為一百八十度),就好比一個人在雨中跑步用手腕遮住眼睛一樣。但這次飛行中,貨艙蓋的確被小隕石打穿了一個小洞,幸運的是這個小洞的位置不在冷卻系統線的要害上,這也是防患未然的功勞吧!
  
在這漫長的十六天飛行中,航太總署在全美設了五個實驗遙控中心,有些科研人員可以從他們自己的實驗室與太空聯絡,這對以後太空站經年累月的科研活動,提供了長期挑戰的條件,研究人員可以不必遠離他們的實驗室,也不用與他們的家人分離就可以從太空中獲得結果。這對以後太空站活動管理,注入了濃厚的人情味。

USML-2取得了有史以來最豐碩的微重力實驗科研成果。這些成果是數千位科學家及工程師,在幾年中鍥而不捨努力的結晶,也是七位太空人辛勤工作的結果。這些成果是人類一筆新的智慧財產,對人類未來的生活幸福將有莫大的貢獻。

在這次任務後,馬歇爾中心「任務簡報」電視小組送給我一個航太總署電視金像獎,強森太空中心「太空人辦公室」也頒發給我一個「銀斯努匹獎」,酬謝我對這次任務的貢獻。「銀斯努匹獎」不易得到,是給我的一項殊榮。

我第二次負責的太空實驗室任務是MSL-1,九七年四月上天,因二號發電機故障,四天後緊急返航,我會同馬歇爾中心微重力負責人向航太總署提出重飛要求獲准,在七月初再次上天,取得滿意的成果。這次任務中,德國的「電磁無容材料處理儀器」(TEMPUS)和日本的「大同溫爐」(Large Isothermal Furnace, LIF)以「補償協議」也爭取到上天的機會,是航太總署對太空站國際夥伴的特別照顧。這是TEMPUS和LIF繼九四年「國際微重力實驗室二號」(IML-2)後,再次飛行。我在八九年轉交給加州理工學院威廉‧強森的金屬玻璃實驗,是這次TEMPUS八個項目之一(四美、四德)。

大規模的微重力任務在太空站組裝期間,不再進行。我們部門現正在緊張地研發太空站時代的飛行儀器,預定在二○○三年開始在天上操作。

為了準備太空站時代的微重力科學任務,航太總署從九○年初期就開始有系統地組織多項國際微重力會議。

航太總署與歐洲方面的合作由來已久,開展順利,但與太平洋地區國家,常因政治因素的干撓,困難較多。下一章,我將談在太平洋地區開展國際微重力會議的情況。

微重力研究目前的進展

微重力研究目前的進展

過去幾年裡,在微重力物理、化學科學方面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在地面上觀察到的物理現象一般常被重力蒙蔽。在失重下,許多現象就如撥雲見日、清晰地顯現出來。航太總署大量收集了在失重下燃燒、材料、流體方面的數據。

科學的進展是要用實驗與理論兩隻腳向前邁進的:實驗證實並推廣理論,理論預測實驗。例如我們在太空點起了蠟蠋,火焰與地面上不同,是球狀的,使我們能計算出燃料氣體擴散的速度及其他有關因素,實驗和理論就可以做有意義的比較了。

在蛋白質晶體生長方面更有突破性的進展。蛋白質的特性是含水量可達至百分之九十,所以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特別脆弱,加上蛋白質一般的分子數很高,所以要長一個高質量的蛋白質結晶誠屬不易,但為了製藥及治病上的需求,有許多蛋白質的晶體結構,我們一定要盡快搞清楚,諸如與愛滋病有關的病毒蛋白質及「遺傳基因」上的蛋白質分子結構等。

一家藥廠曾投資大筆研究經費,希望找出人類某種小腸寄生菌的蛋白質結構,經過兩年後,宣告失敗。在一九九二年六月飛行的美國太空實驗室一號,成功地在失重下,把這個蛋白質晶體固定,把結構找出來。每次太空飛行都帶著上百個蛋白質結晶實驗,這對人類的醫學方面貢獻是極為巨大的。

我認為微重力研究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是值得做的!讓我再詳細介紹一下USML-2任務。
USML-2的任務於九五年十月二十日發射,由哥倫比亞號承當,這是哥倫比亞號經過十六個月的大修後,首次飛行。這次的發射總共延誤了六次,到第七次才成功,創下了太空梭發射取消的最高記錄。

一般取消發射的原因,不外機件故障及氣候,除了幾個最大機件,如推送器、機身、機翼外,太空梭的機件都重複好幾套,以確保安全。

例如,飛行電腦四套,主要事件控制器兩套等。任何時候,如果在四套電腦中,有一套不能工作,在地面上沒修好,就不起飛。在天上,則視機件的功能:四套中壞了一套,可繼續飛行;四壞二,就要視任務的性質而定了。一般是至少再修復一套,否則要提前返航。

至於氣候的要求,則變化較大。一般最低要求是雲層不得低於四千呎,並且還要是散雲,側風不得超過二十哩等,但五個緊急降落地的氣候也要符合同樣的要求。在發射後,尚未進入軌道前,摩洛哥及西班牙共有三個緊急降落場,外加加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及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共五個地方,每個地方的氣候都要達到最低要求,所以有時候雖然在甘迺迪發射中心是萬里晴空,但還是不能發射。

USML-2的六次發射取消,幾乎多種情況都碰到了,前後共二十三天,把航太總署折騰得人仰馬翻,也引起新聞媒體的冷嘲熱諷,但受災最大的還是科學實驗及科學家。

太空實驗室的控制中心在阿拉巴馬州的馬歇爾飛行中心,近百位參與這次任務的科研人員,要在每次發射前二十四小時前,進入控制中心待命,所以每次發射前,他們都要由全美各地,離開家小,奔赴馬歇爾中心。每次取消就得往返折騰一次,這些科研人員還是咬緊牙根熬了過來,但是有些易腐壞的科學實驗材料就祇能用硬工夫克服。

這次飛行共有一千五百個各類的蛋白質結晶液體,通常這些材料不易久存,有「最後上機,最先下機」的特別優惠待遇。每次取消發射,所有材料需重新換過,一般要求的庫存量能應付三次發射取消,超過三次,就要用非常方法,繼續供應新鮮材料。

非常方法包括地面實驗室二十四小時加工,提煉純淨的蛋白質,發動全美各大實驗室供應材料。其他如馬鈴薯秧苗、新鮮沸石結晶液體等,到第七次發射前,已達彈盡援絕的地步了。如超過七次,則祇能棄兵卒保將帥,放棄生物類實驗。

在USML-2之前,總部任務科學家要在發射前一天進入工作崗位。USML-2經驗後,我在華盛頓等到太空梭騰空後,才趕赴機場。通常沒有「發射窗口」的太空梭任務在東部時間下午兩點後一小時內發射,西班牙緊急降落場剛天黑,西岸和白沙緊急降落場則是大白天,整體考慮下,這是最好的安排。


「任務科學家」一天工作十六小時
做為USML-2微重力實驗室總部任務科學家,我的職責包括:整個「太空實驗室」(Spacelab)實驗項目的合成,代表副署長出席研究員工作小組(IWG)會議,會同IWG審核、遴選、向航太總署推薦上天科學家太空人(payload specialist, PS,又稱載重專家),在發射前數日,向署長哥登做任務匯報(mission briefing)。在飛行期間,與馬歇爾中心任務科學家管理所有研究員,處理天上、地面與科學實驗有關大小緊急事件,每天上午十點以電話會議方式向在總部華盛頓副署長和有關局長匯報,每天與馬歇爾中心「任務簡報」電視小組製作一組十分鐘電視節目等。所有工作中,以電視節目製作最為緊張、辛苦。

在USML-2科學家太空人的推薦過程遭到極大因難。「飛行」副署長否決了一位IWG提名的載重專家,引起風波。我部門副署長要我召開IWG緊急會議,研究員投票再選,化險為夷,事件沒有繼續擴大。通常強森太空中心「太空人辦公室」對載重專家候選人的個人作風、生活習慣密切關注。七個人要在擁擠的空間生活十六天,有些要求都在不言之中。

「任務簡報」電視節目在每天上午十時前,以衛星送到強森太空中心,在中部時間正午以航太總署閉路電視向全國播出。在馬歇爾中心的導演是莎菈‧莫肯(Sarah Moquin),我的責任近於製片人(Executive Producer)。與「任務簡報」電視製作小組工作,每天半夜一點起床,兩點上班,先花一個小時閱讀過去二十四小時內的科學成果進展報告,然後走訪各個研究員通訊站,實地瞭解數據重要性,挑選具有科學突破性的成果,要求研究員待命,上鏡頭接受採訪。

凌晨四點與製作小組開碰頭會,討論後,由我決定當天節目內容,因科學涵蓋面廣,我還要幫助採訪記者擬定問題摘要。打點兩組採訪記者就位後,開車到莫肯的辦公室,協助她擬播音員講稿,我的責任是保證講稿的科學正確性。

這時技術員拿來有關的電視檔案素材,由我批准切入播出節目。上午七時前,稿件送交馬歇爾中心新聞部主管批准後,播音員愛蕾卡‧藍(Erica Lane)開始演練,採訪小組素帶一到,就到設備齊全的剪接室合成。播音員愛蕾卡‧藍是南方人,平常以阿拉巴馬方言與人交談,但在鏡頭前,就以標準的中西部英語發音。

忙完電視節目後,回到任務控制中心,瞭解未來二十四小時的實驗項目、內容,找研究員談話,準備向總部的簡報,出席各類會議,下午五時許回旅館,出去慢跑四十五分鐘,晚上八時就寢,一天工作近十六小時。

微重力任務

微重力任務從一開始就遭到一些科學團體和媒體的責難。

常諷刺為花「大」錢做「微」科學。實際的情形是微重力任務是「太空實驗室」的主要顧客,「太空實驗室」和「哈伯」又是太空梭前期顧客,是航太總署太空站整體策略的一環。微重力任務也是太空站主要顧客,但太空梭、太空站絕不是為微重力任務而建,沒有微重力任務,太空梭和太空站計劃也要進行,微重力任務祇是使用已經存在了的太空梭和太空站而已,這是比較公平和客觀的看法。

克服失重後遺症
下面讓我談談微重力科研梗概。
微重力太空實驗室主要從事生命科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實驗,為人類長期在太空生活和送人去別的星球做準備工作,同時也把實驗結果帶回地球,增進人類社會的生活素質。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需要在太空失重情況下,做這類研究工作。
人類幾百萬年的生理進化,一向以地心引力為中心。我們頂天立地地站著,我們的肌肉、骨骼不停地接受重力的千錘百鍊,才能維持它們的強度;內耳的半規管依賴重力使我們能辨方位;我們的心臟血管的正常操作也與地球重力場密切相關。人類能離開地球的重力場正常地生活嗎?
  
在過去三十多年太空飛行中,蘇俄和美國的科學家收集了一些初步的數據。這些數據顯示,失重對內分泌、紅白血球的產量、內耳平衡器官及骨質的疏鬆,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最明顯的生理失重狀況,莫過於太空失水及其引起的一些症狀,如太空貧血、內分泌降低、雙腿肌肉萎縮等。這些症狀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小至影響太空人的健康,大至引起太空船操控的危險。

人類的體液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是分佈在下半身,在失重狀況下,下半身的體液會向全身分佈,在外表上造成臉部充水等現象。人體內兩個重要的壓感中心(baro receptor)全都分佈在上半身,一個在心臟大動脈上,另一個在頸動脈上。這兩個中心在失重時,傳給腦部的訊號,並不是體液重新分佈的訊息,而是體液太多的告急信號,這個信號會引起體液大量排泄。

通常在太空人進入地球軌道後二十四小時之內,這種排水的現象就會告一段落,此時體液的分佈和重力環境下不同,基本上是一種嚴重的失水現象。在微重力下,人類的生理機能平衡與地面處於不同的基點,在這個新基點上,太空人的血壓與心跳都比在正常重力下為低(約低百分之五)。血壓與心跳的變化輻度降低,應變能力也隨之減低,但基本上,太空人可以在這個基點上正常地生活與操作。然而,生存在這個新的基點上,很明顯埋伏著危機。

譬如說,太空梭突然需要緊急降落,太空人沒有時間補充失去的體液,一旦重返正常重力狀況,體液重新向下半身集中,輕微狀況會造成頭暈,嚴重情況的話會造成休克。如果發生在正副駕駛身上,就會造成極度的危險。到目前為止,美國太空人最嚴重的病例有兩起,他們都需要在降落後,馬上打點滴,把失去的體液補充回來,才能站起來。

從一九七一年起,蘇俄與美國就開始進行瞭解這項太空生理現象的科學實驗,並尋求治療方法,但基本上,仍不外在太空人的下半身加上負壓力衣裝置,把體液一面由上半身回收,一面飲用食鹽水或食用鹽片,補充體液,但整個治療程序,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才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亥亞特(Hyatt)和維斯特(West)在地面臨床實驗中發現,在減輕長期臥床病人的腿部肌肉萎縮時,如使用負三十毫米水銀柱的下半身套子,每次處理四小時,並喝下一公升的肉湯,效果最佳。

另外一條研究線索是控制體內某種特殊的荷爾蒙醛固酮(Aldosterone),這種激素可以強迫身體把鹽分留住,連帶也把水分保留住。這種方法很受太空人歡迎,就像減肥不需要運動,每天祇吃一顆藥丸就行了,但這種對抗失水的方法還在研究發展階段,遠不如負壓處理成熟。

從一九九○年太空梭復航起,美國開始有系統地進行對抗失重的生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下半身負壓」實驗。它的構想極為簡單,就像喝飲料用的吸管一樣,把它套在太空人的下半身。

到目前為止,這項實驗共飛行九次,十九位太空人用過這套裝備。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國際太空實驗室二號(International Microgravity Laboratory, IML-2)飛行中,日本第一位女性載重專家向井千秋(Chiaki Mukai)隨機做了這個實驗。她從一九八五年,就開始了這次飛行訓練。她是心臟外科醫生,是做這個實驗的最佳人選,也是第十九位實驗者。目前發現最好的用法是在預備著陸前二十四小時內,套上這個裝備,把壓力調到比太空艙低三十毫米水銀柱(每平方吋零點六英磅),在裡頭待四小時,在這療程開始後一小時內,飲用一公升加糖果汁及八克鹽片。

實驗結果顯示,經過這種處理後,在一天之內,太空人的生理狀況與在地面無異。換言之,如果在這個時間內重返重力場中,不會發生暈機或休克的現象,這對太空梭緊急返航著陸的處理程序上,提供了大幅度的安全保障。

司掌人類平衡器官的內耳也是以地球重力為規格而設計的,一旦失去了重力場,內耳也跟著失去了方位的座標,這個損失造成內耳的平衡感與視覺脫離關係,於是產生了太空暈機現象。據可靠資料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太空人都有暈機的經驗。

失重還會引起骨骼失鈣的後果,與上了年紀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極為相似。最新的數據顯示,連續失重六個月以上,在回到重力場六個月後,失去的鈣尚無法完全恢復。

所以,我們要問,長時間的太空旅行能夠實現嗎?如何才能克服這些困難呢?要不然,經過一年的太空飛行後,太空人抵達火星,他們能登陸嗎?這些問題都要借助微重力實驗,才有解決的希望。在失重的狀況下,可在短時間內,引發太空人骨質疏鬆症,進行此類老人病的研究。

參議員約翰‧葛蘭(John Glenn)三十六年後重返太空,為這項研究做出貢獻。這是把從天上學來的知識用於地面人類社會的一個高能見度的例子。

我,是機器太空人!

撰文╱斯科特(Phil Scott)
翻譯/王道還

太空漫步令人注目的程度,在2001年2月美國實驗艙「命運」裝上國際太空站時,大家已見識到。太空人只要給一顆微隕石撞上、給鉤住、一個工具失靈、甚至一次失足,都可能萬劫不復。不過,太空站初步組裝完成後,日後建造與修理需要的艙外活動,只怕會更多。怎麼辦?答案是:讓機器人去做。至少這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的計畫,他們正在研發機器太空人。

以機器人從事維修工作的點子,源自1990年一份報告,它的結論是:地球上空的軌道太空站需要艙外活動的時間,比預估的要多75%。要維持太空站的正常運轉「必須花更多時間,而我們的太空人可沒那麼多時間,」卡伯特說,他是NASA詹森太空中心機器人研發單位的技術組主任,「於是我們著手發展讓機器人做維修工作的研究。」

NASA機器太空人研發的第一步,是「靈巧人形機器測試原型」(DART)。「它有兩隻臂、兩隻手,」卡伯特說,「但它是以市面上買得到的現成零件建造的。」工程師以「長距指揮」控制DART:操作員戴上虛擬實境的頭盔與手套,機器人就會模擬操作員的動作。
但是要上太空,DART體型太大了。

於是三年前研發人員開始建造機器太空人,體型相當於一位裝備齊全的太空人,並一樣靈巧。「最大的問題是操作員沒有觸感,」資深工程師洛夫齊克評論道,他負責研發機器人的手,「在某種程度上,就好像局部麻醉,但工具卻結結實實握在手裡。還好視覺回饋有些幫助。


「它能撿起東西,並在那東西上搞些花樣,」詹森太空中心機器太空人小組領導人安布羅斯接著說,「它能使用設計給人類用的有柄鑽子,也能扣扳機。機器人有此本領,頗不尋常。」工程師計畫讓機器太空人不只能「長距指揮」,還能聲控。

此外,有些機器太空人技術也許還可以在地球上應用。英格蘭桑莫色的科學家已經製造了一個機器人,並「接上」原生海生八目鰻(Petromyzon marinus)的大腦。透過光線感應器餵入資訊,那個大腦會送出訊號給機器人的「運動器官」,告訴它該如何反應。這樣的技術也可使大腦直接控制義肢。

不過,以機器太空人的發展經驗建造人類的義肢,不在NASA的近程計畫中。「那不是不可能,」卡伯特說,「但是要在義肢與人類的神經系統之間建立介面,我們還沒有那個本事。」

事實上,NASA的團隊直到2000年底才將機器太空人的軀幹與左手組裝好,估計還需要兩年才可能上太空值勤。進展那麼緩慢,主因是經費有限。「等到太空站愈來愈需要太空人維修後,許多人都會改變態度,」洛夫齊克說,「像這樣的系統(機器太空人)將來會改善很多很多。」

【本文出自科學人2002年1月號】

Monday, October 6, 2008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New_page/index.htm

Sunday, October 5, 2008

歐核大型強子對撞器介紹

【大紀元9月9日訊】(自由時報)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 )的「大型強子對撞器」(LHC )10日啟動運作,以下為這個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的介紹:
●「強子」是一種次原子粒子,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所有具有強相互作用力的粒子都叫做強子,科學界認為,宇宙的基本粒子就是夸克,而3個夸克所組成的粒子就稱為「強子」。

●大型強子對撞器實驗在最深達地底下175公尺的長27公里環型隧道進行,將把氫質子或鉛離子加速到光速的99.9999%相撞。這處隧道位於涵蓋瑞士和法國的兩國邊境。

●兩束質子以相對方向同時環繞隧道加速,然後由超強力超導磁鐵讓質子束「偏向」,讓它們在四處大型對撞區對撞,對撞瞬間溫度將比太陽熱10萬倍,重現137億年前促使宇宙誕生的大爆炸後最初情況。

●環型隧道是全球最大的冰箱。超導磁鐵溫度只比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1度 )高1.9度,比深外太空還冷。

●撞擊區本身規模也很龐大,最大型的超環面儀(ATLAS )長46公尺、高25公尺,相當於半個巴黎聖母院,重7000公噸與艾菲爾鐵塔相當,鋪設電線總長3000公里。超環面儀啟動後一年內將產生3200兆位元組(TB )原始資料,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30億本藏書的160倍。

●一次歷時10小時的實驗中,一束質子行進里程可能逾100億公里,足以來回海王星一趟。

●大型強子對撞器造價近台幣1700億,運作需要120百萬瓦特電力,等於日內瓦地區總用電量;質子對撞時將產生14兆電子伏特(TeV )能量,1兆電子伏特相當於一隻蚊子飛行時產生的動能。
任務介紹

●尋找「希格斯粒子」:
1964年,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希格斯,主張物質的質量來自於一種尚未發現的粒子,這種理論中存在的粒子,之後就被稱為「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 ),由於希格斯相信這種粒子是物質質量的來源,因此它也被稱為「上帝粒子」。若能證實希格斯粒子存在,將大大填補現今「標準模型」理論(描述基本粒子的理論,能精確預測基本粒子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成為目前的主流理論 )在總結粒子知識方面的重大缺口。

●探索「超對稱」:
粒子物理學家認為,自然界中有一種基本的對稱性,這就是所謂的「超對稱」,組成世界的每個基本粒子應該都有電荷等相同的「超夥伴」,但科學家至今尚未觀察到粒子有這種超夥伴存在,大型強子對撞器此次的任務中,或許能觀察到超對稱存在的證據,解釋近年來最不可思議的發現之一:宇宙中可見物質只佔4%,其他則是暗物質(23% )與暗能源(73% )。

●調查物質與反物質的奧秘:
能源轉為物質後,製造出粒子與帶有相反電荷的反粒子,粒子與反粒子相撞時,會消滅彼此,根據傳統的宇宙理論,物質與反物質數量應該相同,但讓人困惑的是,目前觀察到的物質數量,遠遠超過反物質的數量,大型強子對撞器此次也將試著解開這個謎團。

●複製宇宙大爆炸後、宇宙誕生之初的面貌:
137億年前宇宙誕生之初,物質就像一團極熱、濃稠的湯汁,構成湯汁的是所謂的「夸克膠子電漿」,這團湯汁冷卻後,次原子粒子「夸克」凝結在一塊,形成質子與中子等複合粒子,隨之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切。科學家盼藉大型強子對撞器計畫,觀察宇宙大爆炸沒多久存在、但現在已看不見的東西。

宇宙大爆炸模擬機啟動









大紀元9月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科學家10日展開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質子對撞實驗,讓深處地下100米隧道中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模擬宇宙大爆炸(Big Bang),論證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真確性。在有望拓闊對宇宙起源的認識同時,也有人擔心實驗會造成微型黑洞,導致地球被黑洞吞噬。

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全球最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器」(LHC)將於今日正式啟動,未來將讓次原子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模擬大爆炸理論所推算的宇宙誕生之初的面貌。這項計劃由全球將近30多國共5千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師參與,斥資37億6千萬歐元(約為港幣416億元),歷時將近20年籌備興建。

兩束質子將接近光速對撞
當地時間10日上午9點30分(香港時間下午3點30分),這座位於瑞士、法國邊境日內瓦湖與朱哈山之間的歐洲核研究組織總部地底下100米的LHC將會啟動,以便未來能在一個被冷卻到只比絕對零度(攝氏零下271度)高1.9度的環形隧道內,讓兩束質子對撞。科學家將在27公里長的LHC內發射第一批質子束,檢測世界上最大的超導磁體的控制強度。

LHC將把質子束加速到每秒旋轉11,000次,達到接近光速的速度。一旦質子束成功的以逆時針方向發射,科學緊接著將進行順時針方向的測試。之後科學家將雙向發射質子束,讓它們撞擊、粉碎並釋放能量。專家估計,撞擊時瞬間溫度高達攝氏1萬億度,相當於太陽中心溫度的10萬倍,而撞擊能量將達14兆電子伏特。

隧道設有4處撞擊區,以偵測器捕捉撞擊後迸裂的質子殘骸。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熊怡說,過去,物理學家累積許多理論計算和實驗數據,想盡辦法描述宇宙的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稱為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但是標準模型只能解釋4%的宇宙現象。還有太多的秘密等著科學家去探索。

反對者恐撞出黑洞毀地球
雖然多數科學家相信對撞實驗有助揭開宇宙奧秘,也有些科學家擔心,這一場對撞將產生黑洞,它可能會吞噬地球;或產生一種「奇子」,能將地球變成一團「奇異物質」。並有持懷疑論的科學家率同一批歐洲公民,於8月29日向美國夏威夷地區法院和歐洲人權法院提交了訴訟,要求中止這個項目。

5名物理學家應CERN要求再作檢視,在最新發表的安全評估報告承認,撞擊器的確有可能造出黑洞,但由於缺乏持續增強或持久的能量支持,故即使真的出現,也只屬於微觀規模,並且幾乎馬上會衰變。

熊怡教授昨日亦表示不用多慮。他指出,高溫的時間非常短暫,會小於奈秒,也就是小於0.000000001秒(十億分之一秒),不會有危險。

支持者指大自然常有對撞
《新科學家》雜誌的特別報導副主編瓦萊麗.賈米森在她的網誌(Blog)中也寫道:「估算一下涵蓋銀河系1,000億顆星星以及可見宇宙中1,000億個星系的宇宙射線數量,你就會發現,大自然已經相當於製造出了1,031個大型強子對撞機。或者也可以說,每秒鐘都有10兆個大型強子對撞機在運行。而我們還活得好好的。」

科學家希望LHC的實驗可模擬大爆炸後產生的首批粒子,科學家尤其想找出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這粒子是當代物理學的基石,被認為賦予了所有粒子質量。科學家認為大爆炸後一瞬間,所有粒子都沒有質量,當溫度稍下降後,希格斯玻色子「塞」入粒子中,令粒子變成有質量子(重量)。部份科學家相信,100多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產生了宇宙。但也有部份科學家對大爆炸理論持懷疑態度。

科學家早在數十年前就開始進行亞原子粒子撞擊實驗。隨著對撞機的威力越來越強,發現之前認為是原子最小組成單位的質子和中子原來由更小的誇克和膠子構成。CERN希望在實驗室重現宇宙大爆炸之後的瞬間狀況,從中增加對「暗物質」、反物質、可能的空間和時間隱藏維度(dimensions)的了解。

為了讓人們更容易了解這個實驗理論,科學家利用漫畫書,深入淺出的說明相關概念,漫畫人物卡洛對艾麗斯說:「我們通過撞擊兩個核子創造出迷你版宇宙大爆炸。這會發出巨大的能量,把禁錮在核子裏的數以千計的誇克和膠子釋放出來。然後誇克和膠子形成類似濃湯的狀態,我們稱為誇克-膠子等離子體。」這碗湯迅速冷卻,誇克和膠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質子和中子物質構成的基礎原料。這個實驗將幫助科學家尋找這一理論中仍然缺失的環節,或者催生關於物質形成的新理論。◇


Thursday, October 2, 2008

《英國研究》吃避孕藥 可能會改變女人對男人品味

自由時報 2008/08/14
避孕藥問世讓女性獲得生育控制權,但是現在英國研究發現,避孕藥或許也要為婚姻關係破裂負些責任,因為避孕藥會改變女人對男人的品味,可能讓她們「愛錯人」。

體味是人類選擇對象的重要一環,不過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指出,避孕藥顯然會干擾女人藉由體味「嗅出」擁有與她們互補基因的男性的能力,讓她們喜歡上原本不會感興趣的男人。

過去研究發現,女人傾向喜好「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基因群與她們不同的男人所散發的體味,但是在使用避孕藥的人身上卻沒發現這種現象。

這份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發表的最新研究,評估九十七名女性在服用避孕藥前後對男人品味的改變,受試婦女分兩組,一組吃避孕藥,另一組對照組;研究人員檢測她們的MHC基因群,然後在服藥前後分別要她們每人各聞六種男性體味,三種是MHC基因群與自己不同,三種相似,體味樣本採自男性連穿兩晚的睡衣。

研究負責人利物浦大學演化心理學講師羅勃玆說:「結果顯示,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對男性體味的偏好會轉向與自己基因相似的。」

這再度佐證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會影響女人對男性魅力的感受,這不僅增加生育和流產風險,威脅人類演化,甚至可能危及兩人關係,因為女人一旦停止或者開始吃避孕藥,就可能頓時覺得另一半不再有魅力。

避孕藥干擾嗅覺 美眉挑錯郎
聯合報 2008/08/14


女性選擇伴侶的過程中,男性的身體氣味扮演重要角色。但一項研究指出,避孕藥會干擾女性的嗅覺,減損她們選擇理想伴侶的能力。

根據演化理論,人透過氣味選擇伴侶,且傾向於選擇基因比較不接近的異性,以維持基因的多元化。

免疫系統最足以說明人種多元化的重要性。「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基因決定免疫系統的反應,並透過免疫系統與皮膚細菌的互動控制身體的氣味,有助於決定個體對異性的吸引力。

英國利物浦大學這項針對九十七名女性進行的研究,讓她們嗅聞不同MHC基因型態男性穿過的T恤,選出比較喜歡的氣味。結果發現,服用避孕藥後,這些女性傾向選擇MHC基因型態和她們自己相近的男性。

這項研究結果意味,避孕藥可能與女性不孕、對兩性關係不滿意,甚至婚姻破裂有關。它甚至可能導致下一代的免疫系統比較薄弱。

研究人員指出,女性如果定期服用避孕藥,比較可能看上基因與自己近似的異性,而選擇與自己基因差異較大者,才更合乎人類的本能。

以物種演化的角度而言,這等於自殺,因為物種的生存發展有賴基因的多元化。如果女性選擇基因比較接近的男性,懷孕不易、流產、懷孕間隔期較長的機率都會提高。

這篇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腋窩效應」是否足以壓倒其他有利男性吸引女性的因素,諸如長相、機智和財富,雖難以論定,但身體的氣味的確是女性選擇伴侶的有力決定因素。

板王:「= ="最後一句,有點誇張。」

20080808~Really miss you

MySpace Glitter Maker, make your own, click here!
天下雜誌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貼紙天下雜誌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貼紙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