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兩棲動物悲歌2004/10/28
世界上的兩棲類正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人類為了填飽肚子,正侵略牠們的樂土。更糟的是有些物種莫名其妙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是來自60多個國家,超過500位爬蟲學家的結論,雖然這已不是新聞了,可是迄今科學家才有全球詳盡的報告。對哺乳動物和鳥類也有類似的報告,結果還不太糟。可是兩棲動物的處境卻是前所未有地慘烈。透過一連串區域性研討會,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Simon Stuart等人和各地的專家交流後,檢驗了5743個已知種的現狀,發現有1865種,差不多有三成要列入瀕危的名單。
IUCN的Janice Chanson指出,我們將會在未來100年失去一半的物種,我們已造成了上百萬年才能達成的物種大滅亡。對於許多物種,停止開發和建立保護區就能讓牠們喘口氣。可是有許多物種卻莫名其妙地走向滅亡,原因完全未明。
要拯救牠們唯一的辦法只有把牠們捉回去復育。
Stuart指出,氣候變遷和真菌感染可能是為元兇。真菌會侵害成蛙的皮膚和蝌蚪的嘴巴。真菌有可能來自能夠和它們好好相處的蛙類,也有可能是隨著人類的活動而散播。Staurt表示,毋庸質疑的是,真菌已經傳播開來了,而氣候變遷可能助長了真菌傳播。雖然這個理論廣為接受,可是賓州州立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Blair Hedges卻不認為真菌是元兇,因為他從未見到任何證據。他也不認為許多荒無人跡之處都完全是原始天然的,因為他在加勒比海的森林裡傾聽蛙叫聲時,就有歐洲大鼠掉到他頭上。
可是要等待科學家找出原因,對許多兩棲類來說是太漫長了。像澳洲特有的胃育溪蛙就全滅亡了。交配之後,雌胃育溪蛙將受精卵吞入胃中,此時胃腺消失,胃液分泌停止,胃的消化功能暫停,成為提供蝌蚪發育的育兒袋。當蝌蚪變成小蛙之後,雌蛙將小蛙從嘴裡吐出來,之後胃又恢復成消化器官。可是胃育溪蛙在1980年後就沒有被發現紀錄,可能已經絕種了。
蛙類相對於哺乳動物和鳥類來說,是太脆弱了。牠們的活動範圍小,經不起打擊,牠們多孔的皮膚也讓牠們易受感染。於是牠們就受環境變化的首當其衝。
原學術論文:Stuart S., et al. Status and trends of amphibian declines and extinctions worldwide. Science, published online 10.1126/science.1103538 (200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