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須要性2006/6/14
挪威的科學家發現不忠的母鳥生下的野雜種比牠們的伴侶有更佳的免疫系統。這個發現顯示有性生殖是維持遺傳多樣性以對抗疾病的好方法,並且動物也演化出相對應的擇偶策略。
Univ. of Oslo的Jan T. Lifjeld等人在研究了一種稱為bluethroat的鳥之後得到該發現。以一般未經訓練的眼光來看,那些鳥維持著忠貞的一夫一妻家庭生活。然而在私底下,牠們卻會各自背著對方偷吃,許多雌鳥會和鄰近的雄鳥私會並在她自己的窩裡產下野種。
這種額外配對的交配(extra-pair copulations,簡稱EPCs)究竟有何好處?Lifjeld等人在Nature的報告指出EPCs產下的雜種鳥比其養父及同母異父的兄弟擁有更活躍的免疫系統。
如此看來,雌性會主動選擇更具競爭力的基因。Lifjeld等人認為她們會傾向於選擇與自身的「主要組織相容性複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簡稱MHC)」最不相像的對象。最近的研究顯示老鼠也在幹同樣的事。這是一種增進遺傳多樣性以幫助動物預防感染的策略。
同時也顯示性在演化上的優越性。透過混合兩個個體的基因組合出新的、獨一的組合增加了遺傳多樣性,能夠趕在病源的前頭更快地演化。正如演化生物學家Jonathan Howard所說的:「如果說是性導致了疾病,那也有可能是疾病導致了性。」
科學家認為許多動物會根據對方基因的良窳作為擇偶的條件。然而要如何去推銷基因的品質呢?有一個想法認為優質的基因就是比劣等貨更能夠有效地對付疾病,這樣的強健體質會顯現出亮麗的羽毛或其他的特徵作為廣告。
《轉載科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